文 / 程利盼 马克
2020年11月,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蒋方舟的最新小说集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。这本书延续了2017年《东京一年》的产品力打造模式,在扎实的产品力基础上,加上多重宣发的努力,上市一周多就迎来了加印。
但是,这阵子,让整个编辑部感到更快乐的事情,则源于一封感人的读者回信。
编辑这份职业最重要的价值感,一是来自读者们的认可,一是来自市场的认可。而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这本文学类图书,可以说都做到了。
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
蒋方舟 著,中信出版社,2020年11月
一、读者回信,寒冬以最暖人的方式开启
蒋方舟的最新小说集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,正式上市出版的时间是在2020年11月19日,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。
在前期的宣发排期中,我们预想的是让蒋方舟作为作者,在自己的微博和大家分享一下新书出版的事情,同时给大家准备一些小礼物。
不过,蒋方舟决定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支万宝龙钢笔作为礼物。最终这支钢笔和一本签名的新书以及一封手写信,一起送给了那位幸运读者。
几天后,我们收到了这位读者的暖心回信。
读者写到:
喜欢《小王子》里的一句话, “星星发光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”,也许我这颗小小的星星也发出了小小光芒被您发现了。所以,您这颗闪亮的星星也在被找到,被珍爱,我们永远支持您!
2020年,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难以忘记的特殊年份。
于这位读者而言是如此,于蒋方舟而言也是如此。
蒋方舟说,“2020年刚开始的时候,我有一种强烈的不安,一种断裂感:我们和过去的生活经验断裂了,和那个熟悉的世界断裂了,经验从此变得无用,现实开始嘲笑想象力。这种强烈的不安让我觉得应对眼下的生活都很难,更别说去创作,去书写自己所处的世界了。”
如果说,蒋方舟的小说集也是一颗等待被发现的星星,那么这位读者的暖心回信,则是在遥远的星球发来的通讯暗号,它诉说着“很高兴和你相遇”。
我们好似和作者一起分享了这份喜爱与支持,所以要更加为之而努力和坚持下去。
对我们而言,这是2020年的寒冬最暖人的开启方式。回想起那些出版过程中的尝试、努力和用心,一切热爱终会遇到回声。
二、最初的压力,如何设计这本书?
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这本书收录了四篇小说,刚拿到稿子的时候,我们就意识到了策划出版的压力。
2016年,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,她将在这段时间内写的日记、短篇小说、演讲和时评等,融入到了《东京一年》这本书中。从社会、艺术到不同国家间的人世百态,都有她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。
策划编辑和设计师孙晓曦很快捕捉到了设计灵感,图书封面为红色,腰封设计特别采用了“行李票”的形式,寓意着蒋方舟自己从“北京”到“东京”的生活场域的变化,也寓意着读者打开这本书可以加入她的视角,与她一起观察和了解在异国的这段生活与思考。
《东京一年》,蒋方舟 著,中信出版社,2017年8月
但是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这本书,收稿之初就给整体的设计就带来了难题,因为书中的故事与蒋方舟此前的写作风格差异巨大。
首先,这本小说中故事的设定背景都是虚构的宇宙空间,时代不明,名为“南十字星”的星球贯穿全书,作为星际漫游客,它收藏着宇宙间的各种奇观。
其次,蒋方舟把对于爱情、孤独和记忆等话题的思考放到了大的时代和宇宙空间的框架之下,情节设置有趣。读起来有一点点美剧《黑镜》和《西部世界》的既视感。
最后,蒋方舟独特、好玩的讲故事方式,给设计师和策划编辑提了难题,如何展现这本书独特的幻想色彩? 如何让这本小说集有区别于她此前作品的图书产品特质呢?
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捕捉设计灵感,我们请几位不同年龄层、不同阅读爱好的编辑做了“实验室小白鼠”,每个人通读文稿摘选自己认为最核心的故事段落、句子或者是核心词语。
最终选出来的内容是既能触碰到大家的情感共鸣点,又能够显现故事特色的:
“每一个星球上的生命都是与熵的对抗,失败,再对抗,再失败的徒劳的历史。所以我们看到它们出自混沌,靠秩序生存,最终会回归混沌。”
“我以前总觉得人有一生的时间去爱,但我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,爱是有限额的。”
“世间的事永远是这么孤独,但只要星星还在闪耀,一切都没有关系。”
因此,整本书的基调在幻想性和故事性上,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,这个点恰恰就是整本书在阅读快感之外给了人心灵上的一种抚慰感,尽管万世孤独,“但只要星星还在闪耀,一切都没有关系。”
“星星”成为了我们首先确定下来的设计元素,后续的书名和设计都围绕这一点展开。
之后,经过了四五轮的讨论,我们决定从所有故事中提取相应的意象符号来表达故事的核心。
整个封面有四个图形符号点缀,这就是我们从故事当中提炼的核心元素。
书名的设计仿佛文字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,但是仔细看可以发现,每一个篇章页的标题,都是以一定规律在扭转,科学逻辑暗含在设计里面。封面的点状覆膜,像是浩渺宇宙的星际空间感,打开这本书就像是拿到了一本乘坐宇宙飞船的船票。
设计师孙晓曦说,整本书采用了暗金属色,希望给读者的感觉是,它是一部幻想的集合体,既有深入内心的文字,还有大脑中想象的图片,既有旧时代的科幻感,也有现代的设计语言表达。
所有这些细节,也延续到了宣发海报的主视觉设计上。
我们希望这本书,不是一本简单的“纯文字印刷物”,而是一本“处处用心设计的艺术品”。
三、细节是魔鬼,所有图像被解构、重组
文本与图形的有趣关系是这本书设计的核心概念,我们将每个部分的配图进行了统一的处理,真实的图片变得不真实,它们与图形不停叠加,形成了新的视觉和含义,给读者一种想象力的延伸。并且通过金属油墨的印刷,所有图像都在被解构和重组。
设计师孙晓曦说:“在读了文字后,我对这本书的理解,也就是它有意思的地方,除了文本,就是从小说(文字)衍生出了建筑概念(视觉)。即文本与图形的有趣关系。这种关系是本书设计的核心概念,我将每个部分的配图进行了统一的处理,真实的图片变得不真实,它们与图形不停叠加,形成了新的视觉和含义,给读者一种想象力的延伸。
以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这篇小说中的图像处理为例。
这个与本书同名且略显拗口的书名来自于《费曼物理学讲义》里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费曼有一位科学家朋友,通过实验,发现星星之所以会发光,是因为恒星内部不断在发生着核聚变反应。
有天,他和女友在夜空下一起散步,女友说:“你看这些星星闪烁,多么美丽!”
科学家说:“你现在正在和世界上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。”
女友笑笑,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,没有对这次散步留下什么深刻印象,也并没有意识到“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何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”是件多么独特的事情。
费曼讲完这个故事,评价道:
孤独是可悲的,不过世界就是这个样子。
在《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》这个故事里,女天文学家和她的丈夫在谈恋爱的时候,也曾有过一场散步。
在那个幻想的国度中,人们也经历了瘟疫和战争。在这场散步中,丈夫讲起了古老史诗中的某个城邦,也曾经遭遇过当前的状况。
女天文学家说,她也听说过相似的故事。曾经一个古老的观星者,预言了两国交战将会带来天象的变化,太阳将会消失。交战的两国看到了奇异的“日全食”而停止了交战。
她说:“我向往那个古老的观星者可以左右世界的时代,我向往那个人们把太阳的存亡、一颗星的存亡看得比自己的存亡更重要的时代。”
丈夫对她进行了一顿批评,他觉得这是无能和逃避的表现。
他们两个人的对话,一个人是时时刻刻看着眼前和当下的,一个人是在缝隙中看向浪漫的星空和宇宙,看向人类和宇宙的命运。
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无法交流性,就像是匆匆运转的星球,星空之下散步的人群各自被孤独围绕。
这一整页的图像设计也为整个的故事而重新做了处理。
《在威尼斯重建时间》讲述的是为了修复亲人之间断裂的连结而踏上的冒险。
人生充满遗憾,再次来过的冲动无时不在诱惑我们。然而“重建时间”只是幻想。 世界是一切所在之物的全体,即便只是轻轻挑拨时空的丝线,也会让现实的编织分崩离析,重组为完全不同的图案与纹样。
因此这一章的篇章页为一个扭曲的“时间魔方”的符号,故事结尾则是一张静静的椅子居于角落之中。
所有关于时间的故事,最终都在时间中慢慢沉淀,慢慢静默下去。
不过,当你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,星星就在为你一人闪耀。